岛读:雷军曾说,小米手机之所以能成功,要诀有三:一是团队,二是创新,三是粉丝经济,而粉丝经济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最近,有一则趣闻,风靡朋友圈,那就是“喜茶”与 “丧茶”互怼。
喜茶自2017年入驻上海起,火爆之势便一发而不可收。“丧茶”见势起意,打着如意算盘,借“喜茶”之热来为自己“狂刷存在感”,没成想,“丧茶”仅仅4天的营业,便收割了大批目标客群,效果可见不凡。成本低,效果好,对企业来讲这就是最好的营销。类似的花式创意营销也不胜枚举,而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找到”自家的粉丝并且留住他们,让自家产品如“丧茶”一般火爆?
对于粉丝经营,早有人提出过这样的评价:“这就像烹煮一道粉丝汤,步骤虽然很简单,但想要做得好吃,很难。”随着中国商业的不断发展,中国企业家摸索出了几种经典的粉丝营销方式,值得一学。
粉丝经济之母——西蔓色彩的线下聚粉大法
西蔓色彩是国内最早以企业家为核心打造粉丝经济的企业之一。不同于现在以自媒体平台为战场的企业家,西蔓色彩在20世纪90年代末成立之初,主要通过线下免费的公益活动和商业活动带动媒体宣传,打造个人品牌、提高企业知名度。为了让“色彩理论”呈裂变式扩散,创始人于西蔓采用了一套自己称为“自然面世”的策略,即以个人形象做活广告推销,也就是今日所谓的“打造企业家个人IP”。
20世纪90年代,还在日本第二大香料公司做海外事业部高管的于西蔓,因为在工作中接待了众多位高权重、但是形象管理不到位的国人,让她毅然放下优渥的待遇、家人的陪伴,只身一人回到国内开始传播美学的旅程。那时的于西蔓从来不想钱,也没想做大,只想着无我助人,希望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培养中国人的审美意识。西蔓色彩成立前三年几乎没有盈利,所有营收都投入到了品牌和口碑的塑造上。
于西蔓曾做了大量的免费推广服务和活动。她回国后第一次在王府井世都百货的演讲始终让她记忆犹新。11点演讲开始时台前一个人都没有;演讲开始3分钟后,来了三两个人;10分钟后有了一小堆人;过了半小时,台前挤得水泄不通。借助这些公益活动,她首先在中国女性群体中树立自己美丽、优雅、知性的形象,通过感染身边的女性,激发大家对美的渴望。“我要变得像西蔓一样”的想法无形中催生出了巨大的消费力。很多粉丝后来成了西蔓色彩多年的客户甚至是老员工。
于西蔓对美的追求,以及为此做出的牺牲、放弃的光环都给于西蔓带来了一个标签:美的传播者。她用自己的故事和信念将西蔓色彩从一个冰冷的企业升华到了一个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价值传播者。用情感和品牌责任感感动客户,将企业理念、价值观传播给潜在客户、获得客户认同,再引导客户购买企业产品和服务。
图:西蔓色彩创始人于西蔓
粉丝变明星——阿芙深挖粉丝价值
要想充分发挥粉丝效应、盘活粉丝经济,仅仅依靠企业家个人带动是不够的,企业还要充分挖掘粉丝自身的内在价值,把二者结合起来。在挖掘粉丝价值上,我们不得不提阿芙精油。
阿芙精油创始人雕爷曾是天涯网上的“红人”,各种帖子吸粉无数,雕爷也因此结识了帮他把阿芙精油从线下做到线上,然后做到线上第一的功臣——CEO老杨。
在一次活动中,老杨听到了一个女孩儿讲述阿芙精油伴随自己从大学毕业到成为妈妈,并且把自己的女儿也取名为阿芙的故事,颇受触动。于是他想出了一个点子:让阿芙的顾客和她们的故事为阿芙精油代言!AFU(all fou you)“一切只为你”的活动随即展开。经过筛选,三个粉丝脱颖而出:一个是玩COSPLAY的小姑娘,一个是空姐,还有一个是线下专柜的顾客。令三人没想到的是,带有她们形象的广告牌很快就遍布了城市的大街小巷。
图:阿芙精油以粉丝为原型推出的广告牌
在当今社会,粉丝经济可以扩展到各个经济领域,形成一个新兴的巨大产业——粉丝产业。如何“找到”自己的粉丝,并且挖掘粉丝的潜力,是企业在“走红”的道路上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粉丝听故事——依文的情感时尚
粉丝营销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的第三个点是要以企业的品牌战略为核心,围绕企业文化和价值观进行营销布局,把企业通过故事化、人格化的方式变得饱满起来。用依文集团董事长夏华的话说:一个品牌最重要的,就是要塑造自己[讲故事]的能力。
我们常说,三流的营销推产品,二流的营销推服务,一流的营销推品牌。依文作为一个典型的重视品牌价值输出、善用情感营销的企业,除了以上三个层次外,还推[客户价值]。
“秀服”的大爱
依文作为一家经营了23年的服装品牌,给每一件衣服都赋予了温度和感情。通过绣服的吊牌,你可以读到它背后绣娘的故事:衣服是谁绣的?是哪个大山里的绣娘?她经历了什么?原料从哪来?这些故事仿佛让人看到了衣服背后那辛勤的制衣者的一片赤诚。
“情人”管家
依文产品服务化的故事始于2003年的一场灾难,那年我们共同经历了非典。非典对服装类实体店带去了巨大冲击,依文开始思考如何让产品脱离实体店直接走到消费者的身边,根据用户的需要、创造企业的价值,管家服务应运而生。
依文很多动人的故事都是在管家服务中诞生的。依文常把客户说成是自己的情人。2003年,依文曾用400万原本该用来打广告的营销费为客人在情人节当天购买了三万多份礼物;每年,客户和他的家人都会在生日当天收到来自依文管家的祝福短信和精美礼品;就连马云、柳传志这样非常具有影响力的大咖也不吝惜表达他们对依文管家的“宠爱”。把客户培养成家人,这样的故事讲出来才掷地有声。
影像的力量
从2001年开始,依文一直通过每年举办的静态摄影展来讲述社会中你、我、他的故事,展现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感。2001年和焦波老师合作的《俺爹俺娘》、“非典”那一年的《风雨中的美丽》,每一次活动都紧扣社会中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也都演变成一个个社会话题蔓延开来。依文用事件营销的方式把品牌打了出去。
情人的“黑皮书”
推客户价值,就是帮“情人”讲述他自己的故事。从2001年起,依文每年为客户制作一本《黑皮书》,讲述中国男人平凡而伟大的故事。《黑皮书》最多的一次卖出200万本,比销售服装更快的让消费者认识到了依文这个品牌的存在和其倡导的企业价值观。人们总是最关注自己的故事,你把我的故事讲出来了,你懂我,我就愿意为你的这颗真心买单。
无论是哪种故事,如今都成了依文的金字招牌,也是依文服务的标杆和核心竞争力。这些故事为企业树立了品牌区隔度,让人们从纷繁复杂的同质品牌中跳脱出来,多了一个“为故事买单”的理由。所有的奢侈品都是用文化支撑的,用品牌背后精彩的故事去点燃中国消费者心中的欲望,是最有效的消费手段。
粉丝娱乐——通灵珠宝“娱乐至死”
80年代美国有一个社会学家写了一本书,名叫《娱乐至死》。他在书中作结道:无论政治也好、经济也好、人文也好,所有这一切最后都不可避免地要走向娱乐化。
图:通灵珠宝董事长兼CEO沈东军和唐嫣、rain
企业娱乐化的典范当属通灵珠宝。通灵珠宝董事长兼CEO沈东军被人称为“潜伏于珠宝界的娱乐大佬”,他参加的影视节目、影视剧作不胜枚举。《锋尚之王》里他畅聊投资的法国葡萄酒庄园,《老板变形记》中他大胆挑战搬砖捉鸡等游戏,《非你莫属》和《百万粉丝》中他塑造了自己“暖男”老板的形象。除此之外,他还参演了《最佳前男友》、《克拉恋人》等多部影视剧的拍摄和制片工作。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互联网知道了沈东军,也记住了通灵珠宝。
图: 通灵珠宝娱乐营销三大玩法
仔细推敲通灵珠宝的娱乐营销版图,沈东军其实是从国际市场开始发力的。不仅垄断了EDT(Eurostar Diamond Traders,欧陆之星)“蓝色火焰”的切割专利,沈东军本人还多次接受了比利时政府授予的荣誉,并且连续9年赞助柏林、戛纳电影节,纵向提升了品牌的时尚度和市场定位。2017年2月,随着首届“亚洲璀璨之星”(ABS)颁奖典礼在第67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期间的举行,通灵珠宝已经开始将触角伸向欧亚电影发展生态圈的搭建。很显然,沈东军已经把“娱乐”当作了自己的使命,将中国电影的发展纳入了自己的事业规划版图中。
沈东军娱乐营销的第二大战场是国内,其中最经典的当属其在电视剧《克拉恋人》中的深度植入。随着《克拉恋人》播出后的超高人气,通灵珠宝的销售额在电视剧播出后整体增长了40%以上。从产品植入、联合推广,到形象授权及衍生品开发,通灵珠宝在剧前、剧中、剧后以《克拉恋人》为核心打造了完整的线上线下营销体系。不仅将女主唐嫣和通灵珠宝的联系延伸到剧外,还成立了旗下的电商品牌“克拉恋人公司”进行授权和销售活动。将人们对剧中人物和剧情的情感自动转移到了通灵珠宝品牌和产品上,实现了在国内品牌宣传的第一个突破。
写在最后:
在如今内容营销称王的时代,单向传播的、以品牌的露出频次、时长和尺寸为标准,把营销目标锁定在量的曝光的营销1.0方式,已经很难影响80后和90后粉丝群体。网络改变着品牌营销的逻辑,以上总结的几点粉丝营销的小窍门关键都是在于从体验和情感的角度来占领消费者的心智,让消费者和品牌一起“high”起来。
世易则时移,时移则备变。在消费升级的今天,你是否结束了和粉丝的“一夜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