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仅仅是3000余幅摄影作品展览中的一角,在贵州郎德苗寨,到处可见这样的场景。摄影作品原汁原味的融入到拥有600年历史古寨民居的墙面、山体、池塘、廊桥等雷山固有的原生态自然环境中,形成别开生面的影像盛会。
11月23日,以“遇见·家园”为主题的多彩贵州·第十届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在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县郎德苗寨开幕。
开幕式现场
十年筚路蓝缕。“多彩贵州·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自2008年启动以来,作为以关注原生态文化保护与传承为宗旨,突出反映全球原生态文化的国际性摄影展逐步形成了特色、创出了品牌,成为一个具有国际性的文化活动。
大展组委会办公室主任、中国新闻社贵州分社社长张一凡介绍,依托中国新闻社的资源,大展先后在美国、俄罗斯、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举办贵州主题摄影展、文化交流等活动。大展以艺术为桥梁,以摄影为纽带,经过九年的发展与完善,现已成为拥有近50余万幅/组的原生态图片库。
展览现场
本届大展展览多样、开创全新布展形式,结合传统桁架布展的呈现形式,以“不破坏苗寨原始形态”为宗旨,依托郎德苗寨600年来特有的建筑结构,将作品融入到古寨民居墙面、廊桥等雷山固有的原生态自然环境中,使观者在百年古寨中静静的欣赏作品。
由影像国际网主办的“日常-遇见”中外青年摄影师作品联展也在此展出,展览展出了中国摄影师白杉、吴郑欧、马进忠、张开宇,日本摄影师山下隆博,波兰摄影师Tomasz Lazar,西班牙摄影师Ricardo Diez Baeza的作品。
“日常-遇见”展览现场
“日常-遇见”展览现场
“日常-遇见”展览现场
“日常-遇见”展览现场
“日常-遇见”展览作品:白杉《梦幻与现实》
“日常-遇见”展览作品:马进忠《生活在澜沧江-湄公河上的人们》
“日常-遇见”展览作品:吴郑鸥《今天你会不会来》
“日常-遇见”展览作品:张开宇 《北京地铁公交日记》
“日常-遇见”展览作品:Tomasz Lazar 波兰 《戏剧人生》
“日常-遇见”展览作品:山下隆博 日本 《Tracing the tamagawa》
“日常-遇见”展览作品:Ricardo Diez Baeza 西班牙 《My American Construct》
第十届大展自2017年7月起面向全球发布征稿启事,共收到来自美国、法国等近30个国家和地区900余位摄影师的16000余幅作品。经过评审委员会遴选、评议,共有162幅(组)社会投稿作品入展,随同“国际展”、“攻坚·贵州”等系列展览共计近3000幅作品在本届大展中集中展出。
展览现场
值得一提的是,大展在雷山郎德苗寨成立了“原生态文化艺术中心”,并将永久落户雷山。计划每年在雷山开展常规摄影培训、讲座等活动,深度挖掘文化资源优势,精炼文化内涵,搭建以艺术为纽带通向外界的桥梁,形成原生态文化艺术科研传播核心区,向全球传播文化艺术声音,展示贵州独有的原生态文化。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本届大展主体活动为期两天,期间还将举行由新闻广电出版总局原党组成员、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副主席宋明昌主讲的《生态文明摄影》,以及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主任刘宇主讲的《从国展谈起》专题系列讲座等活动。
雷山苗年展演现场
雷山苗年展演现场
雷山苗年展演现场
大展开幕当日,正值苗族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苗年,与会者观看了2017雷山苗年大型展演活动。大展将结合苗族游芳、长桌宴、斗牛、姑妈回娘家等民俗活动,全面细统地呈现原生态文化动与静的结合,让观者在多彩的民族文化中感受贵州魅力。
树立在山间的大展宣传标示牌
另了解,“多彩贵州·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将于2018年在美国,英国等国家进行巡回展览,同时策划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办主题展,依托中国新闻社海外资源,力争在二到五年内在海外建立五至十个固定展览基地。
展览将持续至12月10日。
关于大展的更多消息,本网将持续报道,敬请关注。
摄影并文:张双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