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在临床上有多种特殊表现,我们该如何分辨?哪些时刻是心梗的高发阶段?我们该如何护好心脏健康?希望今天的分享可以给你答案。

  

  急性心梗发病后24小时内患者死亡率高,大多数死亡发生在发病后1小时内,其中半数以上病人在住院前死亡。因此,尽早发现心梗的早期症状尤为重要。虽然急性心梗发病突然,但50%以上的病人在急性心梗发生前几周或几天,就可能出现了一些先兆症状:

  1、胸痛、胸闷,平时无心绞痛病史的中老年人,近一个月内,在身体劳累、情绪紧张激动等情况下出现胸痛、胸闷,经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疼痛缓解,但呈进行性加重。

改革春风吹满地什么梗,改革春风吹满地下一句是啥

  2、频繁发作,有稳定型心绞痛病史,在近1个月内频繁发作,且持续时间延长,含服硝酸甘油剂量增加但疗效不佳;或经一段无症状期后,重新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心绞痛。

  3、服药无效,心绞痛频繁发作,含服硝酸甘油等药无效。在心绞痛持续出现的同时,伴有不明原因的恶心、呕吐、出汗、胸闷、心慌等症状。

  4、突发心绞痛,休息或睡眠时突发心绞痛,患者常被剧烈的胸痛惊醒。

  5、突然不适,突然出现胸痛、胸闷不适等。

  警惕心梗高发时段

  1、暴饮暴食后为了消化食物,大量血液向胃肠转移,供应心脏的血液相对减少,从而加重了心肌缺血,增加了心脏负担。如果吃得过于油腻,摄入太多脂肪,还可能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促进血栓形成,引发心肌梗死。每餐最好吃七八分饱,并控制肥肉、动物内脏等高甘油三酯、高胆固醇的食物。平时饮食中少吃烧烤、腌制的加工类食品和油炸食品。如饱餐后经常出现胸闷、胸痛、心跳加速等不适,需及时到医院排除心脏问题。

  2、用力排便时,解大便用力过猛是诱发心肌梗死的常见原因,因此,心脏病患者在秋天保持大便通畅很重要。对心脏病患者来说,用力排便时需要屏住气,腹壁肌和膈肌会强烈收缩,会使腹压升高,引起血压骤升,心肌耗氧量增加,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及严重心律失常,严重者甚至会引起心血管的破裂。而老年患者肠道蠕动和肌肉收缩功能减退,容易发生便秘,不仅会引起腹胀腹痛,还会影响人的情绪,使人焦躁、恐惧,这些都间接加重了心脏的负担。因此,心脏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应警惕发生在马桶上的心脏病。即使大便干燥难排,也不要过于用力,必要时可用开塞露等辅助方法应对。

  3、剧烈运动时,美国《循环》杂志报道,短时间高强度运动可诱发心肌梗死,而心肌梗死是猝死的主要原因。虽然经常规律适量运动可以预防心脏病,但是对于平常不怎么运动的人,短时间高强度运动可诱发心肌梗死。剧烈运动会迫使心脏马力全开,每次收缩时多打出几倍的血液到全身,因此容易造成血压突然升高,心率过快,心肌缺氧,甚至导致心脏病突发。最好进行快走、慢跑等较温和的有氧运动。

  4、工作压力大、心情紧张时,神经系统受到干扰,便会影响心脏的工作状态。比如,一个健康人在精神紧张时,会出现脸红、心跳加速、血压升高等现象;换成心脏功能不好的人,就可能出现胸口难受、突发心脏病等问题。应该学会释放压力,及时把烦恼、怨气等不良情绪发泄出来。心情紧张时,自然站立,闭上双眼,做深呼吸,有助放松身心。

  5、每天晨起6点至中午12时,交感神经兴奋,冠状动脉(供应心脏的血管)张力增高。西班牙国家心血管研究中心分析了800多位心脏病发作患者的数据,发现早上6点至中午12点这一时段的病人数量最多,且病情更为严重。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指出,早上心脏病发作风险比其他时间高40%。究其原因在于,早晨起床后,身体分泌肾上腺素等压力激素,导致血压上升,再加上整晚没喝水,血液比较浓稠,容易发生栓塞。晨起后动作最好轻柔、缓慢,还要及时补水。高血压患者需遵医嘱,看是否需要在睡前服用长效降压药,以更好地控制第二天清晨的血压。

  6、国际多项研究发现,以季节来看,冬天(通常是每年11月到来年3月)是心脏病发作的高峰期,且气温每下降10℃,心脏病发作风险就会上升7%。原因在于,冬季人的生理机能反应比较迟缓,时常处于应激状态,从而加大心脏负荷。再加上室内外温差大,外出时,血管受到冷空气刺激,容易突然收缩,造成血流供应中断或血管阻塞,引起心肌梗死或脑卒中。外出时应该做好保暖,着重护好头部、手部、脚部。即使回到温暖的室内也不能急着脱掉衣帽,尽量减少血压的波动。

  如何远离心梗的困扰

  

  1、定期测血脂,血液中的胆固醇升高与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密不可分,控制胆固醇是心血管疾病防治的关键举措,胆固醇是血脂中的主要组成部分。高血脂是冠心病、心梗发生的高危因素。俗称“好胆固醇”的高密度脂蛋白是人体血脂代谢的有益产物,但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这些有害物质的水平越高,血管内形成粥样斑块的几率越大。在寒冷、运动及饱食等刺激因素下,斑块易破裂,短时间内堵塞管腔,最终发生心梗。建议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后女性每年进行血脂检测。缺血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及其他高危人群,应半年测量1次血脂。20岁以上成年人,至少每5年测量1次血脂。有效预防心梗要从控制“坏胆固醇”开始。定期监测血脂水平,合理调整生活习惯,必要时服用降脂药,能够有效防止心梗发生。

  2、管住“坏胆固醇”,一般将“坏胆固醇”指标控制在参考范围(0.2-4.11毫摩尔/升)内即可,但年龄在40岁以上,且同时患有糖尿病、高血压或吸烟的高危人群,坏胆固醇要控制在2.6毫摩尔/升以下才算达标。既往已明确诊断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坏胆固醇小于1.8毫摩尔/升更有益于健康。

  3、警惕胸痛等症状,心梗是内科急症,如短时间内未得到有效救治,致残致死率极高。病人24小时内死亡率高于30%。典型的心梗症状有:左侧心前区胸闷、胸痛,伴有心悸、气短、大汗、恶心、呕吐等表现。有些人虽未出现上述情况,但有类似牙痛、胃痛、左侧背部及手臂不适时,也应警惕心梗。有冠心病史的患者更应注意鉴别,一经发现,迅速到医院就诊。

  4、遵医嘱治疗、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对于患有冠心病,同时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的高危人群,应遵循医嘱,选择合适的他汀类降脂药物,使坏胆固醇长期稳定地维持在目标水平。除药物治疗外,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在心梗预防中有着重要地位。戒烟限酒,少油少盐,坚持适当有氧运动、切忌剧烈活动,都是防止心梗发生的有效措施。同时要注意气候变化,北方寒冷地区的人尤其要注意。切忌饱食、防止便秘,也能减少心梗发生的可能。

  5、突发心梗时,患者及家属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患者原地平卧,保持周围空气畅通。如有硝酸甘油片,可立即舌下含服一片。家属应适当呼叫患者姓名,尽量保持其意识清醒。患者若呼之不应,立即触摸其颈动脉(气管两侧靠近下巴的地方)是否有搏动,如血管搏动停止,必须立即给予心肺复苏,第一时间进行抢救。

改革春风吹满地什么梗,改革春风吹满地下一句是啥

  最后微医汇提醒大家,无明显征兆的心肌梗死非常危险。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定要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平衡膳食、坚持锻炼,如出现不明原因的心慌气短、胸背疼痛,一定要引起注意,早诊早治。当然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微医汇视频app或者微信关注微医汇网络医学学术会议公众号,您就能观看网络医学学术会议直播与回播,看知名专家医学微视频,用碎片时间学习医疗技能,做叱咤风云的精品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