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地方,都有它自己沉淀的内心。苏小游今天给大家推荐江苏一些富有内涵、震撼心灵的旅行地,一起去读懂它们吧!

  东方盐湖城 | 常州

寒山寺简介,无锡寒山寺简介

  目前,东方盐湖城开发的是一期道天下,根据东方远古对宇宙生成和自然构成的理解,以中国文化之根——周易文化为立意,通过“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道家精髓,打造了“一观八院十家宿,廿馆百铺千间房”等特色亮点。

图片来源:金坛旅游局

  景区正是对中国的天人合一、八卦风水等道家思想的创造性解读和诠释,其位于东方盐湖城核心位置。小镇通过宝物、神灵、筑景、主客、经营五大体系的支撑和转化,结合 “乾、坤、坎、离、震、巽、艮、兑”的八卦文化,规划建设一观、八院、道风街等特色旅游项目,将中国工艺美术、文化传承、自然生态和科技体验完美融合,开创集“宗教文化展示”、“江南神奇山镇”、“创意互动体验”于一体的中国新一代山水文化旅游度假产品,打造“江南丽江”和不一样的中国道文化体验之旅。

  茅山 | 句容

  茅山是著名的道教圣地。茅山道教源远流长,相传早在距今5000多年前,就有高辛氏时代人展上公修炼于句曲山伏龙地(今茅山玉晨村);先秦时,有燕国人郭四朝修炼于玉晨观;秦时,李明真人修炼于古炼丹院(今乾元观);东晋时期,茅山人葛洪在茅山抱朴峰修炼,并著书立说;东晋兴宁二年(364年),杨羲、许谧制作了《上清大洞真经》,在茅山创立了别具江南特色的教派——茅山上清派;南朝齐梁著名道士陶弘景隐居茅山40余年,为茅山上清派的主要传承者。

图片来源:茅山景区

  茅山道教,在中国道教史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和地位,曾赢得了“秦汉神仙府,梁唐宰相家”、“第一福地,第八洞天”等美誉。唐宋年代茅山道教达到了鼎盛时期,前山后岭,峰巅峪间,宫、观、殿、宇等各种大小道教建筑多达三百余座、五千余间,道士数千人,有“三宫、五观、七十二茅庵”之说。

  俗话说:“要好运,到福地洞天——茅山”,九霄万福宫(顶宫)作为茅山道文化的重要场所,一直以来都是游人朝山敬香必到处。

  灵山大佛 | 无锡

  灵山大佛的塑造,依据佛经如来三十二形相的记载完成。大佛慈颜微笑,广视众生,右手“施无畏印”代表除却痛苦,左手“与愿印”代表给予快乐,均为祝福之相,整个佛像形态庄严圆满,安详凝重而细致,显现佛陀慈悲的法相。

图片来源:无锡灵山大佛

  回顾中国的历史和佛教的历史,在每一个繁荣时代,都会出现高度文明的艺术结晶,千秋万代,历久不衰。为佛立像,成就不凡,从云岗、龙门到敦煌……如今又有灵山大佛,从而在全国形成东有江苏无锡灵山大佛,南有香港天坛大佛,西有四川乐山大佛,北有山西云岗大佛,中有河南洛阳龙门大佛的五方五佛特立耸峙而相呼应的格局。

  灵山大佛矗立在无锡太湖之滨灵山上,反映了华东这一福泽宝地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安定祥和,也是中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重要体现,并象征和平与生命如青铜一样,亘古长青。

  拈花湾 | 无锡

  说到灵山大佛,就不得不提起灵山小镇·拈花湾。

  它守望灵山胜境,心接四面八方,致力于“禅生活”,依托太湖山水,弘扬江南禅风,营建禅意生活社区,旨在以东方禅智慧,为世界倡导绿色禅生活,让每一位游客心身愉悦,情有所托、智有所益、思有所归。

图片来源:灵山小镇拈花湾

  禅,源于佛教及其禅宗,可追溯至当年佛祖灵山拈花。自摩诃迦叶会心一笑开始,在西天传四七二十八代之后,经菩提达摩于南北朝刘宋时期(大约479年之前)传入东土,至中唐六祖慧能(638-713),于唐高宗、武则天、唐中宗、唐德宗、唐玄宗期间,自成一体,完全融入中国文化。禅,成为中国人时尚的生活方式,兴起于唐代,蔚然成风于宋代,得益于文人雅士与禅师们的交往唱酬,记为文学,以“禅诗”广为传播。

  水月禅寺 | 徐州睢宁

  水月禅寺建设以“得风润水,古典布局;简约建筑,禅意空间”的规划理念为核心,建筑格调独具匠心,颠覆了人们对于佛教建筑固定的思维模式,设计将佛教元素与建筑艺术达到了完美结合,表现手法较为独特,功能和布局更为合理,实现了佛教元素与现代建筑艺术的完美结合,创造出国内独具匠心的佛教活动场所。

图片来源:水月禅寺

  水月禅寺位于白塘河湿地公园东南部,可由公园北大门进入,沿东侧环湖路前行寻访禅寺,亦可由湿地公园东大门进入,经一座拱桥进入水月广场。

  白塘河湿地公园的东大门是一座拱桥,为什么要以桥作为进入水月禅寺的大门呢?我们都知道一句俗话,叫“佛渡有缘人”,渡是“到彼岸”的意思,就是从烦恼的此岸度到觉悟的彼岸。佛教中讲“可度者为说法,不可度者为做因缘。”只要是到了水月禅寺,就是与佛法,与寺院结下了一份善缘。借由这座桥,请各位游客暂时与红尘俗世脱离开,进入佛法的禅意清净世界。

  大报恩寺遗址公园 | 南京

  大报恩寺遗址公园位于南京市秦淮区中华门外,是中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寺庙遗址,遗址公园中保护性展示了大报恩寺遗址中的千年地宫和珍贵画廊,以及从地宫中出土的石函、铁函、七宝阿育王塔、金棺银椁等世界级国宝。

图片来源:大报恩寺遗址公园

  其中,佛教文化展区重点凸显南京佛教在中国佛教乃至世界佛教殊胜地位,主要呈现诸宗祖庭、南朝四百八十寺、佛教东传中心、舍利佛光等。

  “舍利佛光”这里暗合舍利七次放光的记载,展厅内会不定时幻化七色光芒,你可以在心中悄悄发愿,看看这片神奇的地方,会不会感应到你想报恩的心愿,而虹化异彩。

  遗址公园中备受瞩目的琉璃宝塔并未按照历史原样复建,而是以轻质钢架玻璃保护塔的形式重现,在完整保护遗址的前提下赋予其象征意义与内涵,留给每个人对于这已逝的宏构和盛景无限的想象。

  寒山寺 | 苏州

  寒山寺属于禅宗中的临济宗。唐代贞观年间,当时的名僧寒山、希迁两位高僧创建寒山寺。1000多年内寒山寺先后5次遭到火毁(一说是7次),最后一次重建是清代光绪年间。历史上寒山寺曾是中国十大名寺之一,寺内古迹甚多,有张继诗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徵明、唐寅所书碑文残片等。

图片来源:寒山寺

  寒山寺自从唐代诗人张继题了《枫桥夜泊》一诗后,便闻名了。

  关于“夜半钟”的说法,历史上曾经聚讼纷坛。北宋欧阳修认为唐人张继此诗虽佳,但三更时分不是撞钟的时候。南宋的范成大在《吴郡志》中综合了王直方、叶梦得等人的论辩,考证说吴中地区的僧寺,确有半夜鸣钟的习俗,谓之“定夜钟”。如白居易诗:“新秋松影下,半夜钟声后。”于鹄诗:“定知别后宫中伴,应听缑山半夜钟。”温庭筠诗:“悠然旅思频回首,无复松窗半夜钟。”这些都是唐代诗人在各地听到的半夜钟声。自此,这场争论才逐渐平息。现今寒山寺里的古钟已非张继诗中所提及的那口唐钟了。甚至明代嘉靖年间补铸的大钟也已不知下落。一说当时“遇倭变”,销熔改铸成大炮;一说已流入日本,如康有为诗云:“钟声已渡海云东,冷尽寒山古寺枫。”为此日本国内还曾大力搜寻,但徒劳无功,遂留下千古之谜。如今的大钟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江苏巡抚陈夔龙督造。巨钟有一人多高,外围需三人合抱,重达两吨。钟声宏亮悠扬,余音轰条。

  牛首山 | 南京

  牛首山是中国佛教名山,文化底蕴深厚,是佛教牛头禅宗的开教处和发祥地。山周围有感应泉、虎跑泉、白龟池、兜率岩、文殊洞、辟支洞、含虚阁、地涌泉、饮马池等自然景观,以及宏觉寺、弘觉寺塔、郑和墓和抗金故垒等人文景观。牛首山风景宜人,每岁届春金陵百姓倾城出游,故有“春牛首”之称。清乾隆年间“牛首烟岚”列入金陵四十八景中。

图片来源:牛首山风景区

  一期项目中,景区入口设有星云法师亲笔书写的“万象更新”景石,寓意佛法无边、包罗万象、吐故纳新。连接景石的镜面水池呈高低三叠,逐步抬升,水面清澈如镜,颇具佛教倒影众生、洗心除尘的禅意。圣象广场是景区内的主要景点,主体由12头形态各异的圣象背驮经幢围合而成,金幢六面刻有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和南传佛教代表经文著作,气势宏伟,庄严肃穆,是经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认定的目前国内单体最大的花岗岩整料雕刻石象群。广场两边岩壁刻有12幅经变故事浮雕,均配有文字说明,分别讲述了“感应舍利”、“甘露佳庭”、“一苇渡江”等与南京有深厚渊源的佛教文化故事,展现南京厚重的佛教文化底蕴。

  大明寺 | 扬州

  沿着数百节舒缓石阶登上大明寺前的广场,迎面是一座庄严典雅的牌楼。牌楼为纪念栖灵塔和栖灵寺而建,四柱三楹,下砌石础,仰如华盖。中门之上面南有篆书“栖灵遗址”四字,为清光绪年间盐运使姚煜手书,字体雄美。

图片来源:扬州大明寺

寒山寺简介,无锡寒山寺简介

  牌楼前面南而踞的一对石狮格外引人注目,石狮按皇家园林规格雕镌,造型雄健,正头,蹲身,直腰,前爪平伏,傲视远方。它们是扬州名刹重宁寺的古老遗物,60年代移至此处。寺前东西院墙上分别嵌着两块石碑,东为蒋衡山“淮东第一观”,西为王澍书“天下第五泉”大字。

  大明寺最有特色的建筑是鉴真纪念堂,纪念堂是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为纪念鉴真法师圆寂一千二百周年,于1963年中日两国纪念鉴真圆寂1200周年时奠基,于1973年建成的。鉴真东渡日本前,曾为大明寺住持。从唐天宝元年(742年)起,先后十余年,历尽艰险,至第六次东渡成功,将我国佛学、医学、语言文学、建筑、雕塑、书法、印刷等介绍到日本,为发展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江苏旅游新媒体原创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轻松加关注

  内容转载自公众号

  

  江苏微旅游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