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洛阳是千年帝都!
是历史上唯一的“神都”!
是“世界四大圣城”之一!
当然不缺一些让人听了就心花怒放的名字呐~
快来看看
你住在这附近吗?
勒马听风街
在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二月间,刘备以金蝉脱壳计,离开曹营,占据徐州。曹操带兵前去征伐,攻陷徐州。刘备逃往河北,投靠袁绍;关公保着二家皇嫂,被俘到洛阳。关羽和二位皇嫂在曹营日夜挂念大哥刘备和三弟张飞。这一天关羽为了探听消息,骑马来到缠河东岸。看到曹操正在九龙台上点兵,他就勒住战马,想听听风声(曹操的军事情况)。此街由此得名。
“勒马听风”,这名气就透着一股霸气和帅气,难怪在全国最美街名的网络评比中,它入选前三甲,本来大多数洛阳人都不很清楚的一条偏僻小巷,顿时红遍全国!
里仁巷
《里仁篇》是《论语》的第四篇,这一篇包括了儒家的若干重要范畴、原则和理论,对后世都产生过较大影响。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每个人的道德修养既是个人自身的事,又必然与所处的外界环境有关。重视居住的环境,重视对朋友的选择,这是儒家一贯注重的问题。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耳濡目染,都会受到仁德者的影响;反之,就不大可能养成仁的情操。
正因为如此,里仁巷在全国很多城市都有。洛阳离仁巷位于老城,据说很多居民祖上是从山西移民至此。
九龙台街
九龙台是曹操的点兵台,它前面的广场是演兵场。地址在瀍河西岸,九龙台街路南,市第三建筑公司第一分公司场院中。原来是一座高台,有台阶百级,占地约5000平方米,外面砖砌,内用土夯实,有长长的砖台阶。上面建有三,四进殿房,院舍,戏楼等,跨院有水井。
如果你去过开封的龙亭,它们基本相似,只是九龙台上的殿房没有龙亭那么庄严华丽,台子高低却差不多。
春晴路
“洛阳八景”之一“金谷春晴”的后二字。
西晋权臣石崇于元康八年(公元296年)在洛阳金谷涧营建别墅,与当时名士陆机、潘岳、左思等23人结为诗社,号金谷24友,并广收天下奇花异石于园中,名“金谷园”,为洛阳名园。
今日名园早已无迹可寻,位置据考证在洛阳市东北(魏晋洛阳城西)。洛阳火车站之金谷园只是托名,而非故址。
石崇是有名的大富翁。他因与贵族大地主王恺争富,修筑了金谷别墅,即称 “金谷园”。园随地势高低筑台凿池。园内清溪萦回,水声潺潺。石崇因山形水势,筑园建馆,挖湖开塘,周围几十里内,楼榭亭阁,高下错落,金谷水萦绕穿流其间,鸟鸣幽村,鱼跃荷塘。石崇用绢绸、茶叶、铜铁器等派人去南海群岛换回珍珠、玛瑙、琥珀、犀角、象牙等贵重物品,把园内的屋宇装饰得金碧辉煌,宛如宫殿。
金谷园的景色一直被人们传诵。每当阳春三月,风和日暖的时候,桃花灼灼,柳丝袅袅,楼阁亭树交辉掩映,蝴蝶翩跃飞舞于花间,小鸟啁啾,对语枝头。所以人们把“金谷春晴”誉为洛阳八大景之一。
马蹄街
(▼东城桃李 聂剑帆 画下马蹄街)
马蹄街,位于古城东南隅,1927年后改名柳林东街、柳林西街、成功街。成功街是东门南侧靠近东城墙的一条南北街,柳林东西街是一条东西向的弯月形街,柳林东西街与成功街相接,形如马蹄,故古代称马蹄街。
提起马蹄街,老洛阳人会讲一段故事:
传说东汉末年,这条街的西边草场街是曹操屯兵的草料场、练兵场、点兵台,兵士操练完毕,总牵马走过,到东南角一个大水池饮马,一早一晚马蹄声声、蹄印串串,人们管这条不知名的街就叫“马蹄街”了。
敬事街
图为刘少奇同志到敬事街小学视察。
“九街十八巷七十二胡同”是关于老城街道的一个约数,除了几条大街,老城更多的还是类似敬事街这样的小街小巷。
敬事街长不足200米,沿街能称得上单位的主要有敬事街小学,其他的大多为民居、社区。虽然敬事街小且短,但它所处的位置很惹人注目。敬事街连同不远处的青年宫,皆是明福王府的地盘。
明福王朱常询依靠皇荫庇护治藩于洛阳,穷奢极欲,用银数十万两,修建洛阳府邸,分内宫、外宫,还有四座府门楼。其所作所为贻害百姓,罄竹难书,一句民间流传的“皇帝耗天下以肥王,洛阳福王富于皇上”足见其恶劣。
福王如此作威作福,终至身首异处、无人凭吊。后来的封建府衙以及民国时期的洛阳政府,甚至在抗日战争时期一度迁洛的国民政府,也在敬事街附近演绎着历史风云。
如今的敬事街,一边是楼房组成的小区,一边是市民自建的低矮房屋。这里虽然靠近繁华的青年宫,不断有丝竹声传来,却并不嘈杂。这里藏龙卧虎。如果你在青年宫广场上看到自娱自乐的民间艺人,也许就有来自敬事街的百姓。敬事街的确不大,位于街道中段的敬事街小学为它挣足了名气。如果你看到一群群来探访敬事街的游客,十有八九是来看这所有300余年历史的小学的。
西苑路
西苑路始建于1956年,因经过隋唐西苑故址而得名。西苑路西起武汉路,东经太原路,北道与延安路相接,南道与南昌路相接,全长约3600米。
隋炀帝大业元年(605)筑西苑。西苑西至新安,北抵邙山,南达伊阙诸山,方圆二百里。
西苑以人工湖为中心,湖上建山,湖之北所建各样的十六宫院,形成“苑中园”的特色,开创出别样的离宫型皇家园林,成为清代圆明园的滥觞。
在武则天时,洛阳荣升为神都,西苑则随之被定名为神都苑。
宋元以后,古都洛阳日渐衰落,作为皇家园林的西苑亦不免败落下来,但它在中国古代园林史上的地位却不容抹煞。
如今的西苑路,依旧被看成洛阳最美的一条路,这源自与它路上1500棵遮天蔽日的法国梧桐,让这里成为一条“绿色长廊”。
丽春路
丽春殿是西苑的十六宫之一,包括丽春殿、含莲亭、芙蓉亭、宜男亭。在隋唐时代的位置,大体在今西工613研究所一带,南去洛河,风景佳丽,临河有一里长的长廊。
丽春路打通工程已经结束,从芳林南路开始,丽春路向西直通周山,成为贯通洛阳东西的又一条次干道,大大加快了洛阳东西交通的通行能力。
仁义胡同
仁义胡同位于老城农校街中部。一个一米多宽,不足200米长的胡同却有着历史意义和教育意义。
“董老官”在洛阳历史上是颇有名气的人物。这条街就因“董老官”而诞因仁义而文明。据传说清朝以前这里并无街道,有一道董李两大户人家的界墙,后来两家为此墙发生纠纷。官司打到洛阳县衙,县令惧怕两家势力不敢过问,董家写信给“董老官”,让他们回来处理界墙纠纷。“董老官”接信后,哈哈一笑,提笔在信上写道:“千里捎书一墙,让他一墙又何妨?区区小事不足提,邻里和睦理应当。“董家接信后,就按照董老官的意思在自家院里垒了一道界墙。李家深为感动,也将墙往自家院内挪了两墙之地。从此,两墙之间成了一条胡同,后人把它叫“仁义胡同”。
仁义历来是河洛人最淳朴的民风。平淡的胡同有不平淡的故事,寻常的人生有不寻常的人格。不管老城如何变迁,胡同里的仁义,应永远定格在你我的心头。
定鼎路
相传禹铸九鼎,夏、商、周三代都把它们作为传国重宝,此后“鼎”便成为拥有政权的象征,后世因称定都建国为“定鼎”。
《左传·宣公三年》载:“成王定鼎于郏鄏(今河南洛阳)。”
洛阳老城西关外的定鼎南路东侧,有一座规模宏伟壮观的庙宇叫周公庙,庙中现存主要古建筑是定鼎堂,取周公辅佐“成王定鼎于郏鄏(西周初年洛阳名)”之意而命名。
自成王在洛阳定鼎之后,鼎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王权的象征、国家存亡的标志,谁想统治天下,就要先夺取九鼎。史书上也就有了楚庄王问鼎、齐宣王求鼎、秦武王举鼎、秦昭王迁鼎等一系列与“鼎”有关的故事,进而延伸出“一言九鼎”、“三足鼎立”等成语。
如今“鼎”又成为洛阳城市建设的标志之一,无论是老城西关九龙柱上的大鼎,还是王城公园、洛浦公园的宝鼎,都述说着河洛的沧海桑田。
这么多让人心醉的街道名
听听都好心动
一定要走个遍!
有小伙伴住在这附近吗?
来源:洛阳美食圈、网络等
平台合作电话:0379-65233921
老板说了!
您点一个,
小编的工资就涨五毛!
·洛阳网·
·洛阳网· ·河图网· ·洛阳圈儿· ·美食洛阳·
·同舟河洛· ·洛阳统战· ·两掺儿·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