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欲静而风不止”。在自媒体时代里,信息的传播突破了传统媒介的时空限制,人人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当一个焦点热点案事件发生时,各种信息蜂涌而至,由于角度的不同、观念的差异、看点的好恶、素养的高低,许多时候就让我们花了眼,甚至“乱了方寸”。比如近日发生雷洋事件,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在真相还未出来之前,我们不去妄下结论,述说谁是谁非。但对一个政法工作者来说,因为事件的一方是公安,就应思考其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为什么会这样?怎样做才不会这样?对于“为什么这样”的问题,我不想多说,也说不出多少道道。但有两点不容否认:第一点,那就是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人们对法治的评判标准越来越高,对司法行为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政法队伍的要求越来越高,导致人们“以小见大”;第二点,由于前些年在一些局部、一些个人身上发生了司法不公、粗暴执法、循私枉法的现象,“追不上、打不赢、说不过、判不明”情况的存在,政法队伍和司法行为的形象受到严重影响,往往让人们以偏概全。对于“怎样做才不会这样”的问题,我认为,目前,最紧迫最紧要的就是政法宣传的强化。就其本身而言,从连续发生的人们关注度很高的事件中不难看出,政法宣传短板很多,症结很多,弱项很多,突出表现在不愿说、不敢说、不会说,以及慢、捂、拖等方面。如何做呢?
对于大环境,中央有战略方向,省上有原则要求,市上有安排部署,我们在实践中认真把握、认真贯彻就是了。而对于具体实践而言,经过对全国近期接连发生的案事件與论走向的分析思考,我个人站在平安陇南建设的角度,对在新媒体环境下,当一件容易引发舆论热点的案事件发生后,政法宣传如何应对,谈以下几点看法,与大家共勉:
第一、兵贵先声,抢占先机主动说。中央政法委针对敏感热点案事件,提出“统筹政法资源和综治资源,做到依法处置、舆论引导、社会面管控”“三同步”要求。这就是说,当案事件发生时,对重要舆情第一时间介入,迅速发布权威性信息,抢占信息第一落点。特别要克服只埋头查清相关谣言、而不去向全社会辟谣的现象。同时,不管在案事件处置过程中,“自己人”是对是错,都要排除一切干扰,主动说。
第二、掷地有声,敢于担当响亮说。习总书记告诫我们,形成良好的网络环境,不是说只能有一个声音、一个调子,而是说不能搬弄是非、颠倒黑白、违法犯罪。而我们许多时候在新媒体舆论中滞后被动的原因,则是怕字当头,怕说不准确被人群起而攻之,也怕说错了挨板子、捅娄子。然而,政法宣传是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法治建设主力军的政法机关和政法队伍,案事件出来后,你不说谁说?因此,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顶着被“拍砖”的压力,在主动说的前提下,敢于说,大声说,响亮说,落地有声且生根。
第三、同气同声,统筹资源共同说。宣传需要强大的力量。对于政法宣传,力量资源十分丰富。在市级层面,有综治、维稳、反邪教,以及法检公司、国安等;在县级层面,除上述之外,还有乡镇社会治理工作办公室、社会治理工作站,以及群防群治队伍、调解队伍等。人员之多,力量之强,覆盖面之广,不可小觑。把这些力量和资源整合起来,共同进行政法宣传,何愁啊?试想,如果发生热点焦点案事件,一个部门权威发声,大家一齐从不同角度应和,局面很快就能控制。现在的关键是如何利用、谁去整合、怎样宣传,这是一个大课题,需要我们共同思考、探索、实践,“趟”出一条路来。当下,政法部门的“主官”们应未雨绸缪,把建立完善平台、组建强化队伍作为首要任务抓紧抓实抓好。
第四、言为心声,入情入理耐心说。从许多典型案事件去看,网络舆情一旦发起,各种情况都会发生。有的时候,信息来源复杂,导致赞扬声、应和声、围观声、反对声、诘问声交织一起,甚至辱骂声、攻击声、倒戈声、抹黑声此起彼伏,一面倒的现象严重之极。这种时候,政法宣传一定要冷静沉着、“不卑不亢”,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政法宣传要把着力点放在“把好脉、把准度”上,带着对党和人民事业的责任,带着对老百姓的鱼水之情,绘声绘色、声情并茂、娓娓道来,不带帽子,不打棍子,切忌“恼羞成怒”,最大限度地疏导情绪,统一认识,形成共识。当然,对触及法律底线者除外。
第五、正色厉声,不偏不倚依法说。政法机关是法治的践行者,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那么作为政法宣传,则一定要体现法治精神,运用法治方式,于法有据,鞭辟入里,坚决防止被人“抓辫子”,坚决防止“自打嘴巴”,坚决防止言行不一。对于“绝大多数”跟风者、围观者、猜测者、潜水者,要依照相关法律规定,教育、引导、说服,促其回归理性,不能人云亦云,莫衷一是。对于“极少数”別有用心者、违法乱纪者,要拿起法律武器,“断喝”一声,追查、敲打、打击,促其迷途知返,改正错误。
习总书记说,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不然怎么联系群众呢?因此,在新形势下,政法系统应把政法宣传当作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内容,当作实践“433”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当作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把“三同步”的路越走越实,为平安陇南、法治陇南建设奠定基础。
(陇南市委政法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