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老师,我听过这样一种说法,“士大夫”的含义在唐宋之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唐朝及其以前,“大夫”和“士”是贵族的两个阶层,宋代之后士大夫的含义是“文人士大夫”,是普通民众中的精英。您是否认同这一说法?如果您认同,那您觉得唐宋之际“士大夫”含义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啊?
我不关心这种没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问题。在我看来,一切人文学科,如果不能帮助于树立君子人格,都是没有价值的。
徐老师,听人说过颔联最初好像是写作“撼联”,这种说法有依据吗?
有。应该是白居易金针诗格中的。颔联要写得势如撼山,故又名撼联。
2、答『九卿臣』问
老师,佛家所讲“所知障”是否真有其事,是否学识越深越厚,相对应的知障也越大?如何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避免知识对自己带来的捆绑?
我当年曾有诗云:婆罗门字行中国,此是黄人祸始时。
3、答『今夕何夕』问
问好先生,倩在古诗词中读欠还是读庆?
qiàn
一个女的和前男友还没彻底了断,就喜欢上另一个人,平时还说自己高傲,可是做的事让人一次次的觉得低贱,请问这是个什么样的女的。
那要看她喜欢上的新男友比前男友怎样。出于幽谷,迁于乔木,是人之常情。但如果喜欢上的新的不如旧的,那就真是卑贱了。
4、答『永远』问
请教徐老师,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中的苟到底什么意思?
假如。
5、答『华桦』问
如何评价方文山的“中国风”诗词?
诗词必须要有诗词的体,好比迈克尔杰克逊本来是黑人,把自己漂白垫鼻成白人,结果可怕得像鬼。
6、答『王顾左右而言塔』问
先生说“诗词中的寄托,一般会有线索提示。不能望风就是雨”。能否详说一番?
不能。读多了自然知道。
7、答『俊凯』问
2016年4月14日,一位22岁的男子于欢,在母亲苏银霞和自己被11名催债人长达一小时的侮辱后,情急之下用水果刀刺伤了4人。其中,被刺中的杜志浩自行驾车就医,却因失血过多休克死亡。其实我认为应当判决少年无罪释放,而不是判决无期徒刑。理由如下:一,父母之仇不共戴天。何况此等羞辱更甚于杀。要求人子袖手旁观是反人性的。二,明知别人儿子在场,当着别人儿子羞辱父母,无疑是为了追求某种践踏别人的效果,更甚于当着丈夫强奸妻子,是灭绝人伦的禽兽行为。三,经济债务问题是一回事。在这里债主犯故意伤害他人是另一项罪。少年行为是为了保护母亲。不能要求一个人在紧急情况下采取防卫,还要求他保持冷静理性,预防自己也无法预防的后果。四,如果轻判少年,后果导致这类情况减少。社会应当让人成为君子,不是迫使人为禽兽。我觉得是这样子的吧。最后判决结果与我所想不一。我不是学法学的,但很久以前读过春秋,好像还出现复仇议和驳复仇议的辩论。不过具体我都忘记,交回给老师。那么如果按照春秋大义的话,应该怎么判呢?
看我的文章:
https://mp.weixin.qq.com/s/J6kpHqEqaJXJ9RF5W519DA
8、答『yinhao』问
您如何看待我国的户籍政策?
户籍政策的危害,不如人民无法拥有土地的私有权,无法自由买卖土地的危害。
9、答『云淡风轻』问
先生以为史记、汉书文学价值、历史价值孰优孰劣?
可参考215期的答案。
传送门:[第215期]没有耐心缺乏尊重是做父母做老师的大忌
10、答『Minleft』问
如果让您去出高考语文卷,您会怎么考学生?
只考文言阅读理解,古文今译。
支持『晋如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