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电台即通客户端报道(新闻广播记者 宋肖肖)今天是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上元佳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也是我国传统节日中的大节。这天的民俗活动非常多,除了大家熟知的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还有耍龙灯、踩高跷、划旱船等等, 另外元宵节还是中国最地道的情人节,你知道吗?
闹社火
在石家庄井陉矿区人民广场上,社火表演者们装扮成红脸的关公,黑脸的张飞等著名的历史人物,正在表演历史故事《三国演义》中“三英战吕布”的片段,演员们手持大刀、长矛等兵器随着雄壮的鼓点,或双枪交战,或刀枪相接,或赤手空拳,利用武术表演的形式,引起了观众的阵阵喝彩。北京人张先生:“我们在北京的过来,看这边气氛很浓的这个,社火文化感觉特别新颖这种形式,以前只能在电视里边能看到,能亲身体会这种文化,非常好。”
闹社火是元宵节期间,民众的集体游艺活动,因为内容丰富多样所以也叫社火百戏,包括舞狮子、耍龙灯、跑旱船、踩高跷、打腰鼓、扭秧歌,等等,人们一边表演一边沿街游走,再伴以敲锣打鼓的声音,把新年的欢庆活动推向高潮。省会市民李先生:“我对小时候社火印象最深的就是傻柱,特别逗人,骑着个驴,拿着个扇子一摇一摇,走着走着从人家别人帽子上摘糖葫芦,还有猪八戒背媳妇,小时候的记忆觉得特别新鲜、丰富,现在到城市里了基本就看不见了。”
闹花灯
闹完了社火闹花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为庆祝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而来。古时候,人们为了驱逐黑暗的恐惧感,于是灯笼衍生为具有驱魔降福、祈许光明之意。人们在灯笼上写上灯谜供人猜度,称为“打灯谜”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民俗专家刘绍本:“猜谜语就好像是射虎,比如打村东来了一群鹅,噼里啪啦 就下河说的是饺子,打村西来了一群雁,噼里啪啦就下蛋说的是元宵,在“打灯谜”上结合我们现代生活出一些灯谜,让人们参与智慧游戏也是很好的。”
吃元宵
说起元宵节的食俗,大家一定不陌生,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元宵古称“浮元子”,制作的方法也南北各异。北方的元宵多用箩滚手摇的方法,南方的汤圆则多用手心揉团。省会市民李女士:“我小时候见过我妈做那个元宵,我记得是五仁的熬了晾干以后是小糖块,搁一个大笸箩里头,搁上糯米粉,摇啊摇,越滚越大个,现在都是在超市买,什么黑芝麻馅儿,巧克力、山楂。”
中国最地道的情人节
很多习俗流传了下来,也有很多习俗已经随着时代的发展被慢慢淡忘,以前在民间,元宵节这天还有迎紫姑祭厕神、过桥摸钉走百病等习俗,也有祭门、祭户、逐鼠、送孩儿灯等风俗。除此之外,元宵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中一个浪漫的节日,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所以元宵节可以说是地道的中国情人节,而非七夕。
热热闹闹闹元宵
元宵节过了,这个年也就算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而元宵节也是一年里的第一个重大节日,所以我们一定要热热闹闹“闹元宵”。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民俗专家刘绍本:“元宵节过了以后这个年味就播撒的差不多了,元宵节也作为标志让人们更多了解传统节日的社会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使我们中国传统节日成为展示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平台,成为弘扬培育伟大民族精神的载体,成为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要的渠道,所以我们还是要认认真真的欢欢乐乐的过完正月闹元宵的“元宵节”。“
责任编辑:张子薇
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人人网微信豆瓣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