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络IP带来的幻想类影视作品的投资热潮,现实题材的电视剧显得相对冷清。在所有的现实题材当中,律政剧一直是国外影视剧的重要类型,不管是走卖萌耍贱喜剧路线的日剧《Legal High》(《胜者即正义》),还是《美国犯罪故事》中对“辛普森案”抽丝剥茧的一一展现,都吸引了不少中国观众的注意力。反观中国,律政题材剧却十分稀少。4月16日,由上海人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上海腾讯影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联合出品,正在热拍中的都市情感律政大剧《继承人》在上海首次开放媒体探班。导演阎建刚,编剧段祺华,主演刘恺威、蒋欣、刘松仁、赵峥、吴冕、李颖、徐好等主创集体亮相。当天正赶上揭秘“谁是继承人”的戏份,与遗产有关的各方人士齐聚法庭,上演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法庭大战。
媒体探班
导演阎建钢,曾拍摄过《秦始皇》、《尘埃落定》、《赵氏孤儿案》、《中国地》、《于无声处》多部恢弘沉稳的经典大剧,此次却转型拍摄一部都市情感律政剧。对此,阎建钢认为:《继承人》这个题材是他以前没有触及过的,有新鲜感。谈到《继承人》的故事,他表示,“这实际上是一个长达27年的家族命运的戏,只不过是从继承法的角度切入,实际上还是表现在一个命运跌宕之中每个人价值观的冲突”。阎建钢还提到这部剧的一大看点是它的专业度,“我们国家的律政剧不多,大部分都是放在一个律政的背景或者标签下的谈情说爱戏。这部戏有个最大的特点:编剧就是职业律师,有几十年的律师经验。这一次段律师作为编剧写这个故事,他的专业度是够的”。
导演阎建钢
段祺华不仅是《继承人》的编剧,而且是这部剧的出品人。他在大学读完法学后赴美留学,1992年,他回国后创立“段和段”律师事务所,此后还在美国建立第一个海外分支机构,成为最早跨出国门的中国律师事务所之一。如今,早已功成名就的段祺华开始从自己的从业经历中挑选素材,创作律政题材的影视剧。在《金牌律师》当中专注于婚恋案件之后,段祺华又把关注点放在继承法的问题上。在他看来,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已经到了第一代传承第二代的时候了。年纪大的要老去,年纪轻的要接班,然后继承遗产,传承当中就会出现一些问题。“每一次继承案子都是亲人之间的争斗,亲人之间的争斗都是亲情的撕裂”。
编剧段祺华
从律师跨界影视,做中国律政剧第一人
独舌:你是律师界的元老级人物,为什么会跨界拍电视剧?
段祺华:我年轻的时候有一个文学梦。16岁发表诗歌,21岁发表短篇小说,读法学院的时候发表了中篇小说,差点开始写长篇。后来我的老师跟我说,你现在二十多岁,文学创作需要生活阅历,还是先把法学读好,到了中年以后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再做文学创作。所以我现在是青春的梦想到了中年以后开始实现。一个人到了我这样的年纪,还能去做一个新鲜的东西,必须内心有情怀、自己热爱,不然的话肯定会很痛苦。我到了现在也不是为了赚钱,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兴趣去做。原来大家叫我“老段”我还能接受,现在居然有人叫我“段老”,怎么成了“段老”了呢?我心态其实还很年轻,还是三四十岁的心态,我还是愿意冒险,愿意尝试新鲜事物。
我们的祖先从最古老的社会开始,就是在劳动之余创造艺术。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娱乐不是错,文艺就是需要来娱乐百姓,问题是在娱乐之余要带有一定价值观,好莱坞的电影、电视剧都是这样。一定要有好的价值观,不能没有底线,但是必须是好玩的,如果是说教,那就没人看。现在我们花很多钱做法治宣讲,效果如何?就是让我读法律的人看法律条文也读得睡觉了,一定是要讲故事,让大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拿《继承人》来说,我们的监制王老师看了剧本第一个想法就是建议父亲立一个遗嘱,去年她的父亲突然就过世了,家人对于老人留下的遗产一点纠纷都没有,因为之前都安排好了。
独舌:中国电视剧年产量很大,却很少涉及律政题材,你是为什么会有勇气去写律政剧?
段祺华:这不仅仅是题材显得严肃,或者是审批的问题。我觉得在中国做律政剧,必须具备几个条件。第一,你要有多年的法律实践经验。第二,你要会创作剧本。第三,会读英文原著。懂了外文可以看到世界各国法庭的状况,中国司法改革的方向是什么?对抗制。原来是法官中心制,法官问,两边答,非常枯燥。只有对抗制,才能发挥律师作用,才能有冲突,有戏剧性。第四,你要有资金自己投资,不然的话,没有什么投资人愿意投拍律政剧,因为风险太大。现在大家都流行拍IP剧。我是懂文学也懂法律,然后在美国留学多年,现在在美国和香港都有办公室,再加上我要投上亿的钱进去。所有这些东西加起来,也只有少数像上海人金文化这样的公司能够去做律政剧。
我们中国今天要从人治走向法治,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都是读法律的,是中国最好的法治专家。在全面依法治国、建立法治政府的前提下,如果没有好的影视剧来宣传和展示我们的法治建设,这样很难建立起一种法治的文化。因此,我们的《继承人》获得了中宣部和广电总局巨额资助,并被定为国家重点影视剧。我做一个案子,也就几十个人知道,但是我做一部电视剧,是几千万人在看,这个影响完全不一样。就像鲁迅说,我用一把手术刀只能救几个人,我用一支笔可以救千百万人。
庭审戏当武侠戏来写,突出情与法的纠葛
独舌:法律是一件比较严肃的话题,电视剧又偏向娱乐,怎么把两者结合?
段祺华:第一,我要选择好的导演和好的演员,演员不仅仅是有颜值,而且要有演技。刘恺威和蒋欣都是演技很好的演员。大家以为刘恺威可能靠颜值,实际上他的演技非常好,导演第一次和他合作,也觉得他非常好,非常认真,天天在屋里看剧本,还提一些台词的意见,对于人物他也有自己的理解。第二,我们在电视剧里面注意加强情感戏,因为法律戏比较干嘛。还有一点我把法律戏最干的部分设计成情感冲突最厉害的戏,到了法庭上全部变成矛盾冲突、包裹打开,这样就给了观众一种期待,因为一看法庭戏就有意外产生。
我把法院庭审看成是“武林”。每一个律师事务所就是一个门派,律师事务所的负责人就是掌门人。观众看律师打官司不就是大侠过招嘛?如果实力相差太大一招就打败了,如果旗鼓相当的话就会打很长时间。所以律政剧的“娱乐性”是完全具备的。所以我这次写剧本的时候,把矛盾冲突全部放在法庭上,打开之后又是一个谜,下一次法庭戏再打开一个包袱……从第一集开始直到最后,你不知道结果是什么。
独舌:《继承人》里的案子都是你自己经手过的嘛?
段祺华:少数的案子是我自己办过的,但是大多数案件不是我办过的。段和段律师事务所数百位律师花费2年时间收集几百个案例以后,我们分析挑选什么样的案例编进故事,大致有三个标准:第一,每一个案例都有典型性;第二,每一个案例都要和主人公的故事能够勾连起来,或者有启发或者有推进作用,不然的话我就会删掉;第三,还有一组案例就是有情怀,能够反思情怀。所以我们里面大大小小十几个案例故事,每个案例都是围绕着主人公的故事走,能够牵动观众的心。
独舌:和之前的《金牌律师》相比,《继承人》在剧本上有哪些特点?
段祺华:首先,它的故事结构更加完整;第二,它的悬疑从开始一直延续到最后,全部是连在一起的;第三,主人公的故事是一以贯之,从头到尾,观众的代入感很强。《金牌律师》有个不足就是它的故事不是一根线串到底的,有点像系列剧。但是中国观众喜欢看连续剧。我预测《继承人》播出去以后,越到最后收视率会越高,因为所有人都会去猜想主人公的命运。我们准备在另外一个互联网公司的平台上,将来配合播出做有奖竞猜,每一集猜到谜底的观众前100名有奖。几十集下来,从头到尾猜中次数最多的前10名观众,会奖励他们一张美国来回的机票。
独舌:从人物设定上来讲,两个主人公有什么样的反差?
段祺华:郑昊(刘恺威 饰)虽然是一个来自底层的男青年,像今天大部分的80后、90后,但是他不会为了财富不择手段,他到了最后情愿不要财产也要保留亲情,这是他一以贯之的想法。汤宁(蒋欣 饰)首先是一个很漂亮的女孩,有很多人追她,同时也是一个从哈佛回来的高材生。她从美国读了法律以后有了一个脾气,是我们国内不大有的,就是一定要追寻真相,为了真相不惜一切,哪怕最后碰得头破血流。
这部剧最大的特点,导演总结了一句话,说是“大雷雨”结构。里面每一个人出现的时候,观众看到的都是假面具,剧中人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真实身份是什么。现在的电视剧很少有这样的结构,做这样的结构也很不容易。
独舌:你觉得这部剧最大的看点是什么?
段祺华:我觉得应该是法与情。这部剧有个监制是香港著名导演吴思远,他是我在政协多年的朋友,接下来一部电影我要跟他合作。《继承人》在剧本阶段的时候,他就跟我讨论过,说写这种东西你就要让观众走进法与情的漩涡。他原来导演的《法外情》就是这样的,刘德华就是这样红出来的。我们这部剧的导演、制片人、监制,包括演员阵容都很强,大家都在为这部剧加分。这部剧最大的特点就是在法与情之间展现了主人公面对亲情和财富的一种冲突,在财富面前,亲情如何选择?刘恺威演的郑昊就是能够在每一次的选择上,舍弃财富选择亲情,这恰恰是现在有些年轻人做不到的。蒋欣演的汤宁就是一心只求真相,找到真相最重要,但是这样往往会伤害她自己。
独舌:你在《继承人》这个故事里主要传达一个什么样的主题?
段祺华:一句话,法无爱恨,人有情仇。
坚持原创,将法律影视剧做出品牌
独舌:《金牌律师》以离婚案件为主,《继承人》以遗产问题为主,但是国外的律政剧有很多是以刑事案件为主,像《波士顿法律》、《法律与秩序》这样作品。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不同?
段祺华:大家都知道我们之前有个涉案剧不上黄金档的规定,尽管现在开始放开了,但我还是不想过早涉入到刑事案件当中去。还有一个原因,很多美剧我都分析过,它有的是以人物故事为主,有的是以案件为主。像《波士顿法律》这样以案件为主,基本上6分钟办一个案子,这样的节奏我们中国观众大部分接受不了,闹不明白。还有一方面,我们做律师的要专业化,如果做继承案件多了以后,你不可能去做刑事案件,像美国这样的剧它实际上是有点脱离实际了,一个律师不可能十八般武艺都懂。
中国观众还是习惯《傲骨贤妻》这样以故事、人物为主的电视剧。所以我基本就是“清炒”而不是“混炒”,清炒虾仁全部都是虾仁,《金牌律师》十几个案件全部都是离婚,看完之后基本就了解离婚案件的所有东西。《继承人》所有案件都是继承案件,看完以后对于继承的所有问题也就都懂了。基本上我每一部剧只讲一个类型的案件,比如,下一部就是股票——《股疯狂》,再下一部就是劳动法——《办公室风云》,还有一部会做食品安全法——《舌尖上的味蕾》。
独舌:现在整个大的环境是电视剧娱乐化程度比较高,会不会为了迎合市场而做一些调整?
段祺华:不能怪娱乐化,没有人看电视剧是来接受教育的,一定要有娱乐性。问题要寓教于乐,在娱乐当中让他们受到教育。那天我看了美国影片《伦敦陷落》,它就是娱乐的动作大片,但它里面就有美国的价值观。今年六月将正式开幕的上海迪士尼,最初与美方谈判时,我代表中方。我跟迪士尼的老总谈的时候,他就告诉我:迪士尼的主题公园,除了香港和上海是后来的,巴黎、东京、佛罗里达、加州的四个早就有了,但是那个时候它才20亿美元的市值,《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出来以后,它就跳到100亿,《狮子王》出来以后,变成了800亿,《功夫熊猫》出来以后,它现在变成了1000多个亿美元市值。从中国的文化企业的发展来看,最主要的还是内容,好的内容可以带动一大片产业,十倍百倍的增长。它的主题公园为什么成功,它每年都在变化,换了新的电影场景。
所以,我觉得娱乐性是一定要具备的,就像迪士尼的老板当年建迪士尼乐园的时候说的,我要让美国人有一个娱乐的场所。我希望《继承人》做成功以后,中国的法律剧是从我们这里开始竖立一个标杆,可以与美剧比一比。我觉得法律剧、律政剧、法官剧、检察官剧,在将来一定会成为中国电视剧的一朵奇葩,这个领域将来会百花齐放。我做的越成功跟上的人会越多,但是门槛也很高,最主要的是剧本难写。
独舌:现在影视行业热钱涌动,流行拍IP剧,你的《继承人》还是一部原创作品,你怎么看IP?
段祺华:我认为IP也是一种原创,只是过去几年的原创。我们这个系列里面会有20部的电视剧。我不会使用IP,我十年后怎么做现在都规划好了,一直沿着法律这条路往下走,全部都是原创。
第一部是《金牌律师》,这一部是《继承人》,接下来是《股疯狂》、《办公室风云》、《舌尖上的味蕾》、《公司的帽子》。《股疯狂》是写去年那一波股市行情,很多80后和90后卷了进去,教训惨痛。《办公室风云》主要是写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马上就要修改了,当年制定劳动合同法的时候我就提意见,说有些不太合理的条款会把不少企业拖垮的,结果现在终于要修改了。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才有现代意义上的公司和企业的,《公司的帽子》是讲公司法的。后面的系列还有十多部,会一直都创作下去,拍摄下去。
【文/杨文山】
版权声明:微信公众号【影视独舌】所有原创文字,版权均属【影视独舌】及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至朋友圈,但如有其他媒体复制转载,需征得我们同意并注明出处。(请回复“转载”,了解具体要求!)
微信号:dusheme
有观点、有态度、有温度的行业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