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币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当你拿起一枚硬币,都会看到硬币的边缘有规律的一道一道的刻痕,这些锯齿状的刻痕有一个正式的名字,叫做“边齿”。
为什么设计者会在硬币的边缘设计锯齿呢?
为了好看吧。
为了拿在手上不容易滑落。
上面两个答案都没错,但是钱币的边齿最重要的功能并不是上面说的这两个。
硬币边齿的这个设计最初是大名鼎鼎的科学家牛顿设计的。大家可能想不到吧,其实著名科学家牛顿从1686年开始到1727年去世,一直兼任英国皇家铸币局的总监。
当时的铸币过程是这样的,金属首先经过依靠马力转动的切割机的切割,然后再借助工匠的眼睛和双手将其打造成圆形银币并印上图案,这种银币被称为“打制”银币。
这种银币最致命的缺陷在于容易被钻空子。由于银币的表面只在中间标有币值,而四周并没有特殊的记号,因此有人会偷偷将银币剪掉一圈之后再脱手,虽然此时银币实际已经不足值,但很难被人发现,因此不会影响其流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牛顿发明了边齿这个设计,即在硬币的边缘刻上有规则的刻痕,如果有人试图剪下银币的一部分,必然会破坏硬币的边齿。
这样老百姓可以很简单地通过看硬币的边齿是否完整来判断这个硬币是否被人动过手脚。由于边齿是非常有规律的刻痕(刻痕深度均匀,间隔均匀),一般的人甚至是造假者很难把硬币的边齿刻画的跟造币厂出厂的一模一样。
所以自从边齿这个设计出世以后,剪切硬币的现象少了很多,而伪造银币的现象也少了很多。
大家可能就会明白了,硬币边齿的最大的功能实际是防伪。
随着现代造币技术的不断进步,边齿的铸造技术也一直不断的在进步。
在早些年,我国的钱币制作工艺还不发达,边齿的制作比较简单,像早期的纪念币、硬分币和长城币都是采用的是连续丝齿工艺。
▲长城币边齿
进入九十年代,我国科学技术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开始采用等距间断丝齿工艺和边部滚字工艺。
等距间断丝齿,是指金属硬币的边部在一定的角度上出现一组丝齿,丝齿由平边加以间隔。采用等距间断丝齿制造硬币是对连续丝齿形制的发展。目前,世界上采用等距间断丝齿形制制造流通硬币的国家并不多。我们上世纪90年代铸造的梅花伍角的边齿就是等距间断丝齿。
▲间断边齿(梅花五角)
边部滚字,就是在金属硬币边部的圆柱体立面上滚印各种文字和图文。这种文字和图案(也称边铭和边饰)可以是阳文(凸出),也可是阴文(凹入)。金属硬币边部滚印字符,一方面增强了硬币的鉴赏效果,另一方面也提高了硬币的技术含量,增加了制造假币的技术难度。
▲边部滚字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造币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自主研发的连续全斜齿间半齿工艺开始在普通纪念币上应用。通常,金属硬币边缘的连续丝齿是与硬币轴径方向相垂直的,但连续斜丝齿却与硬币的轴径有一定的角度。这给硬币压印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增大了硬币的制造难度,提高硬币的技术含量和防伪水平。
▲斜边齿(熊猫币)
▲长短间隔的斜边齿(2015-2017普通生肖纪念币)
现在每年都发行的熊猫银币的边齿就是斜边齿,而在近几年发行的生肖纪念币的边齿是长短间隔的斜边齿。
小小的一枚硬币,哪怕是边齿上都包含着智慧和学问,下次大家拿到硬币的时候,可以仔细观察一下,它们都是哪种边齿。
关注加入我们
获取实时收藏资讯
赵小妹有微信版啦!
想咨询?想鉴别?
想估价?想委拍?
想参加更多优惠活动?
小妹为您全搞定!